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来源: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1-03-04访问量:4649

一、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隶属于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教研室以及信息基础教研室。专业教研室主要负责学科点和本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和“软件工程(0835)”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及工程硕士授予点,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同时建立有四个能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点下的二级学科点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研究所和网络计算与海量信息处理研究所。同时还设有多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等多个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在校本科生500多人,研究生逾240人,全系共有教师3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上海市浦江学者1名,上海市扬帆计划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6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几年,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100%。已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计算机人才,许多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学科建设

长期以来,上海理工大学高度重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的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整体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目前学科承担着较多的省部级重要项目和其他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学科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开展了一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学科方向已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科布局需要,符合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趋势,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学科先后承担过包括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在内的几十项科研纵向项目的研究及一百多项来生产单位的应用开发。近十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所开发的很多软件和硬件设备已被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科重视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院努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法国、德国、爱沙尼亚、美国、日本、加拿大和爱尔兰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

学科积极开展高层次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广大教师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扩大学院的国内国际影响。每年举办各类讲座,资助教师出席各类国际国内会议。学院教师发表论文总量及层次逐年提高。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上海理工大学于1982年开始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201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授予点,2011年参加教育部学科评估,学科并列排名63名(120所大学参评,其中包括56个博士点学科参评);2016年教育部学科评估,获得C+。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其中,教授 5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招生),副教授 9 人。兼职导师 27 人。本学科形成了对学科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1、并行计算架构与云计算;2、人工智能及应用 3、大数据分析;4、网络计算与物联网技术;5、工业 4.0 及控制应用;6、嵌入式系统与移动计算;7、无线传感器网络、8、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9、信息系统及应用;10、软件及软件开发技术。毕业硕士研究生1000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科目前有上海教委工程中心“上海智能家居大规模物联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与宝山区和霍富汽车锁具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嘉定区“上海理工大学马陆葡萄有限公司实验基地”,是上海智慧家居联盟成员,与宝钢、中亿企网、上海电信科技公司、克拉玛依油田、上海家联科技、上海巴士集团等企业具有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基地。拥有网络计算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大数据处理实验室、并行计算与体系结构实室,实验室面积 1500 平方米。

5年,本学科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导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重点科技攻关、上海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教委基金多项,纵横向科研经费1300万元;与克拉玛依油田、博康智能科技、霍富锁具等企业签订横向课题经费近千万元。获得包括上海技术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奖项多个,发表SCIEI论文200多篇。学科与德国汉堡科技大学、爱沙尼亚的塔林理工大学、法国鲁昂大学、台湾宜兰大学、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等大学建立了联合硕士培养机制。本学科学生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其中一、二等奖数十项。

本学科培养面向国家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各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应用设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系统管理和教学人才。掌握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前沿理论技术、熟悉现代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和应用开发环境、掌握主流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新技术、熟悉典型的计算机系统领域知识和建模方法技术;能够与其他学科交叉并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解决相应领域的问题;具备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文献查询和外语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所培养毕业生大多数从事国家 IT 技术领域工作,毕业生分布到上海、长三角地区的 IT 技术公司、信息服务业,有很多毕业生被百度、京东、华为、兆芯、英伟达、INTEL、腾讯、大疆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录用,并获得好评。

学科具有如下特色:

1)面对大数据和海量网络信息处理的需要,研究基于网络计算、云计算、GPU计算、多核计算的大规模信息接入、存储、和协同实时处理机制;

2)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建设需要融合智能传感器、认知网络、云计算技术构建特色研究方向。

3)围绕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构建相关的研究方向、支撑技术及应用。

2.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家软件发展战略、社会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工程性、研究型、开发型、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包括软件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研究人员、软件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架构与设计师、软件开发员、软件测试员、软件技术文档写作员、软件配置管理员、网络与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工程师,以及软件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员等方面的软件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数据库密集型计算与应用技术以及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技术。每个方向均有包括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支持,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发明专利及教学成果,同时完成了大量的企业合作项目。

1)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主要特色体现在软件理论与方法、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质量体系以及智能化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和设计等方面,符合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软件产业政策的需要,以培养高级软件开发、软件过程控制及可靠性分析高级人才为本方向的目标。本学科方向在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缺项分析、软件安全与软件可靠性等方面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课题的资助。在软件信息系统审核、信息系统安全、软件可靠性分析与测试等多方面与众多企业有紧密联系,合作完成多项应用课题,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与社会效益。

 (2) 数据库密集型计算与应用系统。主要特色体现在对Web信息搜索理论技术、个性化表示模型、数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符合培养数字管理、数据处理和网络服务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需要。 本领域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863计划等多项课题的支持。在应用领域,与众多企业有紧密联系,合作完成多项技术研发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主要特色体现在对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算法的研究,培养从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教育师资及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相关研究已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三、人才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科研与教学均衡发展,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主要培养科学型人才,和能服务企业的工程型和信息化技术人才。科学型人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使命,研究计算机软件和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型人才以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为主,不仅要考虑系统的性能,还要考虑建造系统的代价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开发的系统可以以硬件为主,也可以以软件为主,如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应用型人才主要承担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善于系统的集成和配置,有能力管理和维护复杂信息系统的运行。

本学科通过制定与完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根据学科发展将新知识及新内容不断充实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科教师近年来发表了多篇核心教改论文。

本学科积极探索学生培养的新模式,进一步强调国际化,与国外大学人才培养接轨,并已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例如从2001年起本学科与爱尔兰都柏林格雷菲斯学院签订协议,合作创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颁发爱尔兰合作学校的课程证书。爱尔兰方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帮助教师逐步熟悉和掌握爱方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这个项目得到了 上海市教委和爱尔兰政府的高度重视,教委与对方科技教育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学院领导与对方校长等领导多次进行互访并讨论进一步的合作意向。2004年总理访华,学校领导与格雷菲斯学院就进一步发展和巩固这个合作项目进行了广泛交流,并达成共识。其工作重点是积极引进和联合爱尔兰的软件企业,加强学生实习和科研方面的合作,努力探索双方承认学分、颁发双学位的实现方法。

计算机系还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监督和激励机制,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科水平,而且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系自建立以来,学生就业单位的层次逐年提高,如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中国移动、联想集团及各大银行、大型企业集团等。最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出国及国内读博读研的大约在15%~20%之间。 毕业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范围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培养质量得到了市场和实践项目的检验。

本学科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修改和制定坚持拓宽口径、夯实基础、强化应用、激励创新的人才培养战略。采取多项目措施保证培养质,如学生可根据个人基础与发展方向定位需求,在规定选修的最低学分要求起,向上选择高层次的课程学习;以队伍建设和教学研究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核心课程制,推进课程精品化,打好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学生市场竞争力;把第二课堂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专门增加了实践创新类课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