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归属学科专业:光学工程
张峰,男,汉族,1978.05出生,教授,博导(光学工程)
二、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2021-09 至今,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教授
2020-12 至今, 国科温州研究院, 客座教授
2011-06 至2021-08, 内蒙古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2011-02 至2011-05, 内蒙古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2010-03 至2011-02, 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高级研究员
2007-06 至2010-02, 德国马尔堡大学(The Philipps University of Marburg),研究组长
2007-01 至2007-05, 德国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博士后
2006-03 至2006-12,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物理生物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
2000-09 至2006-03,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无机化学, 博士
1996-09 至2000-07, 内蒙古大学, 生物学, 学士
三、主要科研工作与成绩
致力于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生期间主要学习疾病相关多肽的组装机制及原子力显微镜原位液相高分辨成像,博士后期间主要研究功能纳米结构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国内工作期间主要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利用生物分子组装光学纳米结构、集光天线、能量共振转移及光学检测,目前主要聚焦于太赫兹检测、太赫兹药物等频率医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发现振动强耦合(VSC)在生命化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如非电离性电磁辐射(如THz辐射)与生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显著调控生命活动,如DNA的杂交与复制、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等;又如在没有外部辐射源的条件下,生命分子与光学谐振腔之间的共振耦合同样能够导致分子能级变化,从而显著影响生命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迄今已发表120多篇科研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6000次,并获得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在科研项目方面,已经主持国家级科研经费项目8项,内蒙古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领军人才项目、草原英才及其团队工程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合作项目。曾荣获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毕业生、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省部级荣誉奖项。
四、主要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美国化学学会(ACS)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
五、主要研究方向
1. 太赫兹生物学
2. 频率医学
六、联系方式
新光电大楼905,邮件:fzhang@usst.edu.cn